18-top_img.png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民宿经济示范区

发布时间:2019-04-23 浏览次数:576

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贯彻实施“振兴乡村”发展战略,总结“百村万床”民宿产业工程成果,全面落实《关于打造支柱产业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精神,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盘锦市现将全市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现状报告如下:

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盘锦是辽河入海的地方,位于渤海辽东湾北岸。这里是国际重要湿地,有着“湿地之都”的美誉。盘锦生态旅游资源禀赋优异。有天下奇观红海滩,有世界上面积最大滨海芦苇沼泽湿地,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大米、河蟹等地域特产丰富,辽河口文化熠熠生辉。2016年,盘锦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也是辽宁省唯一的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级市。

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由7家发展到16家,其中乡村旅游景区8家;国家级旅游示范村1个、国家级旅游景观名镇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家;省级特色旅游乡镇和旅游专业村达30多个。依托乡村旅游发展成果,2015年红海滩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16年赵圈河镇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景区年接待人数约80万人,占重点景区接待人数的48%。依托乡村特色旅游景区发展民宿,全市拥有民宿(农家乐)2039间,床位数共计8600多张,营业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二、乡村旅游及民宿经济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改造乡村旅游环境,拓宽全域旅游发展空间

2014年盘锦市全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实施了绿化美化、垃圾治理、污水治理、道路畅通等九大类治理工程,乡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彻底改变了乡村整体面貌,被授予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市称号,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止去年,全市乡村铺装黑色路面2752公里,实现了农村道路黑色路面全覆盖;累计清理、维修边沟6880公里,全面建立了功能完善的道路通行、排水体系;安装路灯2.84万盏,推进无害化厕所进院、入室7.2万座;建设入户桥10.6万座,修建院落围(栏)墙178万米。累计建成金社裕农连锁超市331个、村级公立卫生所310个、大众浴池109个;铺设天然气管线137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燃气;铺设输水管线44.2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各行政村全部达到“美丽村”标准,其中26个村已经建成示范村。同时,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将城乡客运公交与城市公交化有机结合,最终将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

“宜居乡村”建设充分反映了美丽中国、美丽辽宁、美丽乡村在盘锦的生动实践,打造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升级版,也为盘锦市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引进“民宿”度假项目,打造旅游度假村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为全域旅游拓宽了发展空间。

(二)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丰富“红海滩+”产品体系

一是围绕“红海滩”延伸相关产品。以“红海滩”为核心,健全配套设施,丰富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以绕阳湖、七彩庄园、北旅荷缘度假村、绕阳湾为代表的乡村游产品,打造采摘、垂钓、野营、渔猎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加强苇艺、草编、油雕等旅游商品规模化生产,使盘锦一日游、二日游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备。

二是积极破解季节性旅游瓶颈。不断强化四季旅游主题,重点突破冬季旅游瓶颈,充分利用民风民俗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展了冬季稻草艺术节、二界沟开海节、卧龙湖冬捕节、绕阳湾冬捕渔猎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活动,撬动冬春旅游市场,形成了“淡季不淡,四季不断”的旅游新局面。

三是打造主题鲜明的旅游特色小镇。我们在推动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初步规划设计了8个旅游特色小镇。将赵圈河红海滩度假小镇打造红海滩景区服务功能承载地,疙瘩楼稻艺文化小镇主体建筑已完成,金帛海滩爱情主题小镇附属功能楼完成主体框架施工,二界沟渔雁文化小镇、荣兴朝鲜族风情小镇、田庄台河口古镇等部分商业街区改造初见形象,盘山古驿文化小镇、鼎翔辽河口苇海旅游小镇继续深化规划设计。

(三)实施民宿产业“百村万床”工程,打造民宿经济示范区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实施“百村万床”工程,把“红海滩”招徕的游客消化在我市的美丽乡村。积极推进民宿产业标准化建设。联合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积极协助民宿户办理合法经营手续,完善消防安全设备,提升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与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向赵圈河湿地旅游小镇民宿户发放了第一批民宿专项贷款。

一是依托“宜居乡村”建设成果。大洼区向海街道石庙子村就是“宜居乡村”整体环境提升后的形象反映,精品民宿与稻田慢行系统完美结合;荣兴街道“稻作人家”民宿村充分利用新农村改造动迁后的空房进行规划设计,打造特色民宿区。

二是依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新兴镇临近辽河,乡村氛围浓郁,当地采摘、餐饮都具有特色,百姓自发将“农家乐”升级为民宿;清水镇清河村水系发达,垂钓资源丰富,积极打造乡村休闲度假村。依托朝鲜族特色餐饮和民俗风情,打造了甜水镇二创村、胡家镇红岩村等民宿等。

三是依托周边重点旅游景区。赵圈河镇园林村、兴盛村比邻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成为最早发展农家乐及特色民宿的村屯,每年旅游季节,民宿床位供不应求。王家镇七彩庄园“度假木屋”等精品民宿本身就是旅游景区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依托地域传统民俗文化。西安镇上口子村是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村,上口子高跷秧歌、小亮沟苇编加上蒲笋、河鱼、文蛤等特产美食,使上口子村成为我市最早完成整村改造的示范点。田家镇大堡子村挖掘国学文化打造了幸福这旮地、醉风堂、国风堂等民宿。

五是依托相关特色产业。新立镇杨家村在积极发展“认养农业”的同时,将旅游产业引入乡村,全新打造了一批特色民宿、乡村酒吧和微影院等,认养农业的客户群体直接变为民宿村的客户群体。

六是做到“四个坚持”。坚持规划先导,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公司对民宿产业的市场定位、文化符号、发展方向等进行前期规划,推出不同风格的主题民宿。坚持标准化建设,制定民宿住宿设施“十四有”标准和餐饮设施“八有”标准。坚持就地取材,在开发建设中保留当地民居原始的自然风貌,用芦苇、草席、苇编等元素提升民宿的文化品位。坚持多元化发展,“民宿+体验”“民宿+温泉”“民宿+认养”“民宿+美食”“民宿+文化”等活动成为特色旅游产品。

(四)实施“引客入盘”工程,拓展境内外客源市场

一是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攻势。组织相关县区、经济区积极与央视对接,加大在央视《新闻联播》等黄金栏目的广告投放力度。在央视等主流媒体统一叫响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盘锦碱地柿子等“盘锦”品牌,形成市场冲击力和影响力。与辽宁卫视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辽宁新闻》前后播出盘锦旅游宣传片。组织配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等各级主流媒体对开海节、插秧节等我市特色主题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及跟踪报道。

二是打造全新的宣传平台。积极邀请央视农业频道《乡土》栏目、科教频道《味道》栏目,大力推介盘锦美食,吸引天下游客。将盘锦日报、辽河晚报、盘锦广播电视台、辽河石油报、盘锦网管中心、网易客户端等媒体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盘锦全域旅游传播中心。在“五一”小长假、“端午”小长假期间,开通91.4频道“大美盘锦行”直播节目,现场连线,大时段,全方位,多角度为游客提供盘锦旅游资讯、出行提示、路况信息等。完善盘锦智慧旅游平台,盘锦智慧旅游资讯网上线运行,重点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导航、导览、导购等功能。

三是“引客入盘”实现新突破。与锦州湾机场签订包机引入协议,与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等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签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与十堰市签订《城市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无锡市签订两市对口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北京、广州、武汉、无锡、呼伦贝尔及省内各市等重要客源市场进行营销,接待北京、天津、河北和沈阳、大连及周边城市的旅行商来盘考察,举办旅游推介会10余场。加大复制、对接海南自贸区力度,三亚市将与我市签署旅游旅游合作战略协议。

三、对乡村旅游及民宿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目前,东部沿海城市已经出现民宿产业高端化与低端化两极分化的局面,乡村旅游和民宿经营走到了“瓶颈”,如何全面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振兴乡村”战略,推动我市民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结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一是制定出台《盘锦市促进民宿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需要,结合盘锦实际,强化重点区域建设,避免盲目投资,推动民宿产业有序发展。适时召开全市民宿产业大会。二是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城乡公交一体化联合发展,形成产业发展合力,补齐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二)组建民宿产业集团

一是以民宿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推动民宿产业集聚发展,通过跨县区、经济区整合重组的方式,组建民宿产业集团,将资产转化为资本,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加大股改力度,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集团公司适时上市。二是打造赵圈河—王家、荣兴—二界沟、石庙子—北窑、新村—红岩、新兴—清水等民宿带,将零散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和整合,更加有效地承接域内外客源市场。

(三)推动民宿特色小镇建设

一是本着“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发展理念,以打造国家特色小镇为契机,打造以农业认养、果蔬采摘、特色美食为主题的产业特点突出、生态环境宜游的“民宿特色小镇”。二是深耕京津冀客源市场,推出以分时度假、季节性养老、商务会议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盘锦民宿小镇品牌。目前,荣兴“稻作人家”民宿村、“稻香小镇”石庙子村、“禅修文化”大堡子村、“羊汤小镇”新村村等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已初具规模。

(四)打造乡村旅游景区

一是在特色民宿村建设基础上,以3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对道路、导览、指示等相关环节进行整改提升,打造一批以民宿村、美丽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景区。二是实施“民宿+N”产业模式,拓展开发新业态,发展100家以采摘、垂钓、美食、苇编等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户。鼓励农户将单纯的住宿与餐饮、观光、度假有机结合,提升本地农作物附加值,带动农产品销售,创造农民致富增收新途径,满足“食住行游娱购”市场需求。

(五)建全激励经营机制

一是鼓励季节性农家乐按照“农民主体、统筹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模式。二是积极开展民宿“双创”工程,培养吸引专业人才,鼓励相关旅游院校与民宿企业联合开展定向培训和专业培训,打造精良的产业经营管理队伍。三是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行业质量规范和服务标准,制定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民宿合作社进行考核。

(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一是大力发展城乡交通一体化,全面实施都市公交客运工程,满足民宿村、民宿户的市场需求。开通旅游直通车或旅游专线车,补齐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短板。二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景更美、人更文明的旅游环境。

 

 

 

                           2018年9月20日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66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403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2302000068

联系电话:0427-2889605

foot_img_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