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思考|盘锦湿地保护与修复
- 发布日期:2023-08-18
- 浏览次数:277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色是盘锦的“胎记”,也是振兴发展的鲜明底色。《盘锦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专项方案(2023-2025年)》指出,盘锦市将以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为抓手,推进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积 极探索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全国湿地保护利用的样板和典范。
一、盘锦湿地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意义
根据2010年全国第二次湿地调查统计,盘锦市分布各类湿地24.96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21.65万公顷,占湿地面积的86.74%,被誉为“东北明珠”和“中国湿地之都”,去年荣膺“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湿地保护与修复对于盘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义重大。
一是有利于打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盘锦湿地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拥有大量的湿地植被、鸟类和动物种类。湿地内有大片的芦苇荡、浅水湖泊、沼泽地和河道,构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每年春秋季节,盘锦湿地成为迁徙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目前共有488种野生动物在此栖息。
二是有利于实现生态立市的重要目标。盘锦湿地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承担着水资源调节、水质净化、防洪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功能。年初以来,我市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以港兴市。
三是有利于树立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盘锦湿地是世界级的自然遗产,也是重要的生态旅游经济增长点。这里有芦苇沼泽、浅海海域、河流库塘、水稻田等各种湿地类型,湿地内分布各类野生动物;特殊环境孕育出的碱蓬草铺满滩涂,一到秋天就成了“红色海岸线”。在盘锦湿地可观赏湿地景观、观察候鸟、参观湿地博物馆等,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总面积8万公顷的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观赏到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水禽。
二、盘锦湿地保护与修复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退养还湿”为突破口,经过艰苦努力,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
第一,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明确了湿地保护的目标和措施。例如,制定了湿地保护规划,明确了湿地保护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作;加强了湿地管理与监督,对违法建设和环境污染进行了严厉打击。自2021年以来的“山水项目”即辽河流域(浑太水系)下游盘锦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针对辽河口湿地退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突出问题和生态安全保障的薄弱环节,总投资10.5亿元,主要实施油田井场退出146口、湿地修复232公顷、河道修复24公里、岸堤修复64.29公里、土地整治41.84公顷等工程,显著改善了辽河口湿地存在的面积减少、斑块化严重、上游污染负荷较大的生态问题,切实提升了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为自然保护地内珍稀物种提供良好的栖息空间。
第二,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湿地的植被恢复、水质的改善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成功地修复了一些受损湿地的生态功能。“退养还湿”既是一项生态保护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市对养殖坑塘开展清理平整和修复工作,一片片潮沟被清淤疏浚,通过种植翅碱蓬改良滩涂底质,消除原养殖污染物,使整治后的滩涂形成翅碱蓬——芦苇植物群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得以重建。同时,严格遵循环境治理“三公理”和生态恢复“四原则”,即:不扩散、不为害、充分公示;节约原则、自然原则、有限原则和系统原则。这不仅需要相关组织及立法的先行管理,也需要树立人们对于湿地保护的行为意识。
第三,注重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与推广。湿地生态旅游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宣传与推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湿地美景。湿地旅游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也提高了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例如,盘锦湿地公园就是一个成功的湿地修复项目,通过植被恢复、水质改善和生物保护等,使湿地恢复了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第四,注重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我市通过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与修复措施。科学研究的成果不仅为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其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2023年1月12日,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组织召开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认真听取了站长苏芳莉教授关于国家野外站2022年度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国家野外站基础设施、研究团队、数据共享平台等建设及取得的科研成果与工作绩效,对未来发展定位及长项特色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野外站全体老师对建成“立足地方特色,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国际化国家野外站树立了信心。
三、盘锦湿地保护与修复的蓝图擘画
根据《盘锦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专项方案(2023-2025年)》,我市将以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为牵动,项目化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下游盘锦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首先,要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巩固拓展国际湿地城市建设成果,完成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辽宁盘锦辽河口候鸟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国际专家现场评估工作;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湿地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经验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
其次,在美丽海湾建设过程中,我市将以辽河口湿地为核心,以“海湾环境质量良好、海湾生态系统健康、人海关系和谐共生”为总体目标,到2025年,建成全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完成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建成盘锦辽河口美丽海湾。
再次,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过程中,我市将争创全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盘锦市及盘山县、双台子区、大洼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基础上,持续巩固创建成果,启动兴隆台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无废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任务,打造全国“无废城市”盘锦样板,形成盘锦独特的“五色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