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 >动态要闻

辽宁:奋力打造“中国最北海岸”海洋旅游目的地 进一步叫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

    1月3日至4日,2025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会上,辽宁等8地作交流发言。辽宁作“奋力打造'中国最北海岸'海洋旅游目的地 进一步叫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主题发言,原文如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辽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与兄弟省区携手推动“冷冰雪”变成“热产业”,同时转身向海,全力打造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为扩内需、促消费、增就业、保增收开辟“崭新蓝海”。

    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沿海省份,居中国最北海岸,襟怀渤黄海。2023年,辽宁沿海6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分别占全省的56.5%和54.7%,预计2024年同比增速均超30%。我们着力推进“海洋—海岛—海岸”立体开发,创新发展辐射东三省、面向东北亚、融通东南海的海洋旅游业,全力打造“中国最北海岸”休闲度假旅游带。

多元立体开发

构建海洋旅游新格局



    一是开发海洋旅游产品。着力发展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发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邮轮母港作用,2024年3月,“翠德丹”号载着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游客靠泊大连,今年将有3艘日韩航线邮轮从大连始发。成立省邮轮协会,联合吉林谋划途经韩、日通往俄罗斯的国际邮轮航线。

    二是丰富海岛旅游业态。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连长山群岛为牵引,推出观鸟赏豚、激情海钓、旅居民宿、环岛赛事、低空飞行等海岛旅游新业态。

    三是提升滨海旅游品质。注重科技赋能,推出文商旅综合体大连冰山慧谷熊洞街,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注重文化赋能,推出辽西文化走廊行浸式夜游体验项目《就在宁远》;注重体育赋能,打造大连梭鱼湾足球场等滨海旅游新地标。

集聚产业要素

拓展海洋旅游新场景

    一是差异化布局。构建以“北黄海”温泉小镇等8家五星级温泉为引领的滨海温泉产业带。培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度假区12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76家、星级旅游饭店129家、天然海滨浴场72处。开发“海上游辽宁”品牌,推出大连“海上夜船奇”光影秀。增强海洋美食体验,做强大连海参、东港大黄蚬、兴城多宝鱼等地理标识产品。

    二是个性化突破。辽宁沿海地区冬季平均气温达零下6摄氏度,拥有海冰奇观。创新推出海洋冰雪节、冰上龙舟超级联赛、冰凌穿越挑战赛等冬季海洋旅游新玩法,赋能东北地区冰雪经济发展。

    三是品牌化发展。以滨海民俗风情为依托,开展长海国际钓鱼节、北海渔民节、龙王塘海灯节、兴城海会等节庆活动,做大葫芦岛中国国际泳装博览会。

凝聚各方力量

释放海洋旅游新动能

    一是区域协作。向南牵头组建联通10省(区、市)的G228沿海公路旅游联盟,实现产品互联、客源互送、政策互助、优势互补;向北与吉黑蒙疆共建G331边境旅游联盟。发展大连与烟台、青岛往来轮渡,串联环渤黄海自驾游。

    二是部门协同。联合金融机构,在沿海6市知名景区全面布设外卡POS机,提升入境游客支付便利性;联合交通部门,高质量建设滨海公路,推进服务区景区化;联合有关部门健全设施,改善服务。

    三是媒体协作。构建辽宁文旅全媒体传播矩阵。



资料图:盘锦金帛滩景区

    2025年,辽宁将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2025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精神,以改革之锐气、开放之大气,经略海洋、向海图强。

    一是保持定力强基础。进一步整合文体旅优势资源,推动海洋冰雪温泉全要素融合,坚持“内涵式”发展,拒绝“内卷式”竞争。

    二是优化供给强服务。进一步丰富线路和产品,拓展“海游”项目,完善配套设施,释放过境免签政策红利。

    三是区域协同强合作。坚持陆海统筹,依托海洋、草原、冰雪3条“丝路”和G228、G331旅游联盟,联合塑品牌、拓资源、广营销,奋力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最北海岸”海洋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叫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



信息来源:美好辽宁文旅之声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绽放非遗魅力!上口子高跷秧歌走向全国
下一篇: 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今日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