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top_img.png

《辽宁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2-06-06 浏览次数:96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瞄准后北京冬奥时代冰雪经济飞跃式发展黄金机遇期,推进“体育强省、健康辽宁”建设,全面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冰雪经济强省,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体育局于近日联合印发《辽宁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具体如下:

  一、发展基础


    辽宁地处北纬38°至42°之间,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北美落基山、吉林长白山、河北张家口同处国际公认的“世界冰雪黄金带”,自然优势得天独厚,气温冷暖适宜,具备开展冰雪运动与旅游的最佳气候条件。地处东北地区与京津冀城市群结合部,辐射东北亚,区位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冰雪元素丰富,雪质呈“暖雪暖冰”特征,历史人文底蕴和温泉资源富集、冬捕、冰灯、雪雕、锡伯族雪乡、满族风情等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具备打造冰雪运动培训基地及休闲康养度假区的理想环境。工业体系完备,具有加快发展冰雪装备研发制造的产业基础。作为体育大省,冰雪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储备和输出能力较强,群众性冰雪活动广泛开展,具备冰雪经济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


    同时,对标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某些短板:存雪周期相对较短;冰雪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滑雪场地等基础设施规模不大、标准不高、业态初级;缺乏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高端综合性冰雪旅游度假区;承办国家级冰雪赛事和国际级论坛活动基础与能力不足;品牌意识和创意缺失,“暖雪、温泉、装备制造、教育培训”等比较优势尚未转化为冰雪经济优势;困扰雪场发展的土地和附属设施配套等政策支撑不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后冬奥时代全国冰雪经济飞跃式发展新格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冰雪旅游为牵动、冰雪体育为动力、冰雪装备制造为重点、冰雪科研教育培训为保障,推进冰雪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扩大冰雪旅游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冰雪运动赛事承办能力和影响力,促进冰雪文化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推动冰雪经济规模与水平取得新突破,开创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多元融合、绿色低碳、开放合作的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政策,做好政策、规划、标准引导;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对标国际冰雪经济发达地区,引进其理念、人才、技术等先进要素,加快提升冰雪经济质量和水平。


    统筹推进,创新发展。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围绕冰雪经济发展的目标与需求,推进技术、制度、管理、服务、融资创新等,科学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林地等各类资源,提供高品质的冰雪产品和服务。


    协同联动,立体发展。推动区域内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各地市发挥优势差异化经营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空间格局。加强区域外省域间协同合作,打造热点区域,共同融入国家北方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总体布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调保护与开发关系,统筹经济、社会和环境安全与效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文化遗产和文物遗迹资源,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推动冰雪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民参与,共享发展。以“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引领,因地因条件制宜,在场地建设、活动组织、教育培训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需求,激发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热情,让群众更深入参与到冰雪运动中。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冰雪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冰雪装备制造规模和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冰雪产业项目化、集群化、品质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冰雪场地、场馆及周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社会氛围普遍形成,至少建成1个冰雪运动文旅产业带、2个高品质冰雪主题小镇和3个冰雪温泉度假区,以冰雪体育运动、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旅游、冰雪人才培训、冰雪文化为核心的冰雪全产业链基本构建,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相关产业融合的冰雪产业体系,辽宁冰雪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努力打造驰名东北亚的专业冰雪赛事场地、精品冰雪温泉旅游目的地、国家冰雪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冰雪论坛会展热点场地、青少年冰雪运动胜地和冰雪人才培养基地。


    ——冰雪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全省滑雪场馆达到40个,滑冰场馆达到100个,培育3个大型品牌赛事和活动,引育3个冰雪产业龙头企业,冰雪经济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亮点。


    ——冰雪装备制造业实现新提升。到2025年,全省冰雪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重点建设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重点引进行业知名龙头企业,加快打造冰雪器材辽宁品牌,建成2个省级以上冰雪装备制造研发基地,培育3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冰雪骨干企业。


    ——冰雪旅游取得新进展。到2025年,推动我省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均衡的产业发展结构,冰雪旅游发展大众化,经营模式多元化,产业融合度显著提升,消费粘性普遍增强,参与人数大幅增加,消费规模明显扩大。冰雪节庆活动、冰雪主题景区实现省内各市全覆盖,打造10个以上冰雪旅游主题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推出5个以上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冰雪大省品牌形象、地位和国内外竞争力、影响力显著提升。


    ——冰雪运动强省地位巩固提升。到2025年,冰雪体育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积极申办2027年冬运会。冰雪运动竞技水平显著提升,冰雪专业运动队与冬奥会项目设置接轨,扶持一批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基地、俱乐部和学校。


    ——冰雪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培养竞技运动、教育培训、场馆运营、医疗服务、产业开发等各类冰雪高端人才,打造国家冰雪产业培训教育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创意研发中心。


   (四)空间格局


    围绕冰雪强省建设目标,明确全省冰雪经济“双核引领、一带串联、三区带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突出做强沈阳、抚顺两个冰雪产业核心区;依托辽中南城市群,发展壮大大连-营口-鞍山-辽阳-本溪“辽中南冰雪温泉精品旅游带”;打造沈阳都市圈冰雪装备产业协作区、辽东冰雪运动旅游产业引领区、辽西冰雪民俗文化产业创意区,推进冰雪户外运动小镇、室内冰雪体验综合体等多点建设,形成“双核、一带、三区、多点”冰雪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双核:

    沈阳冰上产业核心区。充分发挥沈阳作为省会城市和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优势,依托沈阳体育学院滑冰馆、沈阳和平全民健身中心等现有冰上运动场馆以及万科冰世界等新建场馆,发展冰上运动、冰上赛事、冰上人才培训、冰上文化娱乐、冰上装备制造等冰上产业项目,成为中国冰上运动重要基地和冰上产业核心区。

抚顺雪上产业核心区。充分发挥抚顺区位、自然环境和山体资源优势,推进禄霖、热高冰雪世界提档升级,加快聚隆等滑雪场建成专业经典、科技先进、绿色低碳、可承接世界级赛事的滑雪项目场地,完善滑雪场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国际一流的滑雪运动胜地,成为引领全省雪上产业发展“极核”,发展滑雪运动、滑雪旅游、滑雪赛事、滑雪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辽宁雪上产业核心区。



一带:

    通过四季运营和特色化发展,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辽中南“冰雪+温泉”特色产业带,建成国际知名的东北亚冰雪温泉旅游目的地。依托“一带”串联辽中南城市群,充分发挥大连、沈阳两大核心城市引领作用,发展冰雪会展、赛事运营、培训教育、运动康复、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新业态,打造沈阳、大连国际冰雪高端服务中心。



三区:

    沈阳都市圈冰雪装备产业协作区。以沈阳国际冰上运动中心、抚顺雪上运动中心高标准建设为契机,在沈阳都市圈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试点规划建设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推动各市共同打造产业链协力、上中下游联动、共建共享的冰雪装备产业协作区。

辽东冰雪运动旅游产业引领区。以辽东绿色经济区为核心,依托辽东地区天然山地丘陵地势,推进现有滑雪场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统筹规划建设滑雪运动旅游度假综合体,协同打造辽东冰雪产业引领区,加大与吉林长白山国际冰雪旅游度假区协同联动,加快融入国家北方冰雪运动总体发展战略布局。

辽西冰雪民俗文化产业创意区。依托朝阳喀凌北、阜新黄家沟、葫芦岛古镇等冰雪场地,发展非遗嬉冰、民俗冰雪娱乐等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以满足群众参与冰雪运动需求为导向,推动室内冰雪场馆建设,打造北纬41度辽西冰雪民俗文化产业集聚区。



多点:

    挖掘北方冬季特色场馆和广场资源,利用好城市大型体育场馆、市内天然河湖水域冬季冰冻期,有选择性建设季节性户外冰雪乐园;推进冰雪户外运动广场、室内冰雪场馆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冰雪经济多点支撑体系。


   三、加快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产业


   (一)加快冰雪产业园区建设


    依托造雪机、魔毯、制冷机、滑雪服装等冰雪装备产业基础,梳理存量资源,整合有效资产,编制《辽宁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在沈阳都市圈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高标准试点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推动一批“冬雪夏滑”装备制造项目落地,推动吊箱索道、滑雪护具等装备制造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支持场地材料和设施装备研发生产,建成国家冰雪装备产业基地。重点支持辽宁特色冰雪装备中心、抚顺冰雪装备产业园、阜新高端除冰雪装备产业基地建设。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二)引育冰雪产业市场主体


    构建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冰雪教育培训全产业链,编制《辽宁冰雪产业招商目录及招商地图》,推进冰雪项目产业链精准招商。支持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旅游集团20强”企业以及上市企业来我省投资发展冰雪产业。加强与国内外冰雪龙头企业和冰雪教培机构对接,培育发展若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冰雪企业。支持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积极参与冰雪经济布局,引导各类中小微企业、俱乐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推动建立冰雪科技、冰雪文化前沿阵地和研发制造高地,促进冰雪经济主体多元化发展。积极支持新设立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度假、冰雪装备等冰雪产业企业。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商务厅,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三)推动冰雪产业科技创新


    鼓励冰雪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协同创新,根据不同人群需求,推进研发多样化、适应性强的冰雪器材装备。鼓励冰雪科技企业建设“孵化器”,推动冰雪装备研发、应急救援、检验检测等冰雪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冰雪教育等领域应用。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营商局(省大数据局)〕


   四、大力推广普及冰雪体育运动


   (四)全面普及冰雪运动


    以“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目标引领,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系列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业余冰雪赛事,形成市场主导、协会引领、群众参与的冰雪运动发展格局。推动冰雪运动进机关、进校园、进部队、进厂矿、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园、进商业场所等活动,每年至少组织1次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鼓励具备冰雪资源的市(县)因地制宜举办“冰雪嘉年华”“万人上冰雪”“冰雪运动会”等嬉雪滑雪、雪地足球、雪地赛车、攀冰攀岩、冰上龙舟、冰上帆船、冬泳等全年龄段群众冰雪运动,免费发放冰雪公益体验券,带动更多市民零距离接触冰雪运动。开展冰雪运动讲座,鼓励各地挖掘、整理民族特色冰雪体育活动,打造具有历史传承、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冰雪体育传统项目。


   (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残联,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五)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


    实施“百万青少年冰雪计划”和“校园冰雪计划”,以大中小学校为主阵地,支持自浇冰场或与滑雪场、冰雪培训机构等其他体育社会力量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冰雪运动课程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开展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室内外滑冰等冰雪运动以及轮滑、旱地冰球、陆地冰壶等冰雪运动替代项目,推进“四季冰雪”运动进校园,发挥辽宁省残疾人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示范作用,引领带动残疾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定期选派冰雪专业人才进校园,积极举办轮滑大赛、滑冰滑雪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冰雪赛事。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六)建设高标准训练基地


    支持抚顺建设落差800米及以上高山滑雪场,推进滑雪场对标国际一流滑雪场设计建设,优化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及冬季两项项目训练路线,提供竞训服务产品,打造国家雪上运动综合培训中心。支持沈阳建设可承办大型冰雪运动会的冰上运动中心,包括大道速滑馆、短道速滑馆等。扩大与国际一流冰雪运动专业机构、协会、联盟合作,建设职业资格认证基地。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室内冰雪场地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草原局、省生态环境厅、省体育局、省统计局、省财政厅,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七)建设群众冰雪运动设施


    加快重点雪场提档升级,鼓励沈阳东北亚、丹东天桥沟、本溪花溪沐云山、营口何家沟、辽阳弓长岭、阜新黄家沟等31家滑雪场完善场地、升级和扩展配套服务设施,打造滑雪初学者训练营地。鼓励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根据实际建设公共滑冰场馆,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个室外(内)滑冰场。丰富冰雪运动场地类型,鼓励在公园、校园、广场、社区等场所,建设可拆装冰雪场地、仿真冰雪场地设施。利用我省地形特点,以当前年轻群体喜爱的单板滑雪运动为突破口,创新建设一批丘陵地貌与城市空间交融的全生态单板公园。


   (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八)培育国际国内赛事活动


    积极承办国际国内有影响力赛事,申办2027年全国冬季运动会、亚洲冬季运动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大型冰雪赛事。对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冰雪赛事活动,可以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确定补助标准。建立青少年冰雪赛事体系,支持举办辽宁省青少年冬季运动会。做好辽宁省全民冰雪运动会、辽宁大众速度滑冰邀请赛、大众高山滑雪挑战系列赛、全国大众媒体人滑雪挑战赛、辽阳弓长岭国际滑雪邀请赛等赛事活动,打造辽宁冰上龙舟邀请赛、全国冰上帆船邀请赛、辽宁省民族特色冰雪运动会等特色品牌赛事活动。将冰车、冰陀螺、单腿驴、脚滑子等冰上运动项目培育成新型滑冰比赛项目,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嬉赛事。支持开展雪橇大赛、雪地足球、冰钓、攀冰攀岩等冰雪运动休闲类趣味赛事及冰锥冰车、冰上爬犁等民族风情冰上运动。


   (责任单位:省体育局,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五、完善冰雪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九)建设冰雪人才学历培养体系


    大力发展冰雪职业教育,支持职业院校根据地域特点、产业发展规划,开设冰雪运动相关专业,支持沈阳体育学院、辽宁冰雪产业学院等专业职业院校开设滑雪场设计建造、冰雪赛事、滑雪技术、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使用、雪场应急救援等专业课程,培养市场急需的复合型冰雪运动管理及服务类人才。深化冰雪产教融合,创新冰雪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支持冰雪经济相关学科产学研实践,注重培养冰雪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充分利用多样化教育资源开展冰雪人才培养和培训,鼓励体育、教育、滑雪协会等专业行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广大民众参与冰雪运动创造便利条件;鼓励冰雪产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依托各市滑冰、滑雪、冰球、花滑等冰雪运动队,实施冰雪运动竞技后备人才千人培养计划。持续加强冰雪运动优秀运动员、教练员、高级管理人员、高端技术和营销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帮助新引进的高层次冰雪产业复合型人才解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子女入学政策,符合要求的给予购置、租赁办公及居住用房补贴。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医保局,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十)打造冰雪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


    建设国家冰雪人才培养基地。利用辽宁拥有全国最多的滑雪世界冠军的独特优势,加强与冰雪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及知名体育院校人才教育交流合作,建立全民滑雪技术培训体系,叫响“冬季到辽宁来滑雪”培训品牌。建设国家青少年冰雪运动胜地。积极创建冰雪特色学校,创新青少年冰雪赛事活动;组织开展各年龄段青少年冰雪赛事和冬令营活动,适时举办全省青少年冬季运动会;建立学校冰雪赛事体系,积极组织参加国家青少年冰雪交流活动;建立健全省、市两级冰雪联赛制度,以竞赛促进青少年冰雪人才培育。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六、丰富壮大冰雪旅游产业


   (十一)建设冰雪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支持各市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冰雪景观独特、产品服务优质、冰雪风情浓郁的冰雪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东部山区国际标准滑雪度假区,融入冰雪抗联路、满族冰雪过大年等文化元素,激活研学度假、生态休闲、民族特色文化体验等资源,打造东北亚知名的“冰雪度假区”。引导培育沈阳怪坡、锦州东方华地城、葫芦岛葫芦古镇、凌源热水汤等建设冰雪温泉主题旅游景区。推动大连安波、抚顺清原、本溪胡堡村、阜新黄家沟打造新型冰雪旅游文娱度假区。


   (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十二)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推动冰雪旅游提质升级,探索开发“全时+全季+全龄”沉浸式旅游度假产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重点培育沈阳棋盘山、本溪花溪沐、丹东天桥沟、辽阳弓长岭等地建设冰雪运动休闲、冰雪温泉养生、冰雪观光体验、冰雪民俗史迹于一体的滑雪度假地。全力打造东北亚冰雪旅游主要目的地,促进境内外旅游消费回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辽东特有山地丘陵地貌,发展乡村冰雪旅游,打造鞍山千山、本溪天著、营口何家沟、阜新黄家沟等一批冰雪目的地,支持铁岭龙虎山冰雪大世界嘉年华建设。


   (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十三)推出冰雪特色旅游线路


    集中打造一批跨区域冰雪线路,推出一批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主题精品线路。推出“一宫三陵”文化线路、“探访辽河”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弘扬抗联抗战精神”林海穿越线路、“文明的脊梁”辽宁长城文化线路、“新中国工业摇篮”工业旅游线路、“抗美援朝”红色旅游线路、“滨海海冰大道”自驾游精品线路、“红海滩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挑战线路。沿线推出冰雪游玩、温泉养生、民俗文化、赶集过年、雪乡摄影等活动,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重要载体。


   (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市政府)


   (十四)挖掘冰雪旅游消费潜力


    打响“冬日暖雪,温泉冰雪”辽宁特色冰雪IP。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统筹辽宁冰雪旅游形象策划和品牌建设,加强媒体推介,搭建“拥抱自然 畅游辽宁”冬季旅游宣介推广平台,将每年1月打造成“中国辽宁黄金冰雪月”,促进冰雪旅游消费。支持各地举办冰雪文化旅游消费季、消费月活动,采取发放政府消费券等方式对冰雪旅游景区给予惠民门票补贴,打造城市冰雪名片。树立和宣传“沈阳冰嬉之都”“大连滨海滑雪浪漫城市”“锦州冰帆之都”“丹东边境冰雪城”“鞍山(营口、辽阳)温泉滑雪休闲城”“抚顺(本溪)滑雪度假生态城”等城市品牌形象。办好“沈阳国际冰雪旅游节”“大连国际温泉滑雪节”“鞍山滑雪冬令营”“抚顺满族农庄过大年”等节庆活动,设立各具特色的城市“冰雪日”。支持举办行业示范突出、国内影响广泛的冰雪节庆活动、冰雪产业博览会。


   (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十五)推动冰雪文化旅游多元发展


    促进温泉与冰雪旅游融合。依托大连、营口、鞍山、本溪、辽阳现有8个温泉滑雪场,推进大丹本鞍营冰雪旅游大环线建设,加强温泉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差异开发和精品开发,打造扬名东北、叫响全国的辽宁特色“滑雪+温泉”休闲带。适应疫后新变化,引导温泉旅游企业开发微度假、私密性度假产品,全面推进“温泉+冰雪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与冰雪旅游融合。加强冰雪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作用,在雪场周围厚植文化基因,以辽东(抚顺)和燕北边塞(朝阳)两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重点,扶持保护区内蒙古族元夕跑冰、乌兰河项敖包节、支冰车子、单腿驴、支冰排等群众参与度高、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非遗嬉冰项目。鼓励各地开发冰雪主题的乡村民宿产品,开展滑雪橇、滑爬犁、看冰灯、打陀螺、冰钓、冬捕等民俗冰雪娱乐活动,为当地冰雪旅游发展增添新的文化内涵。


   (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广播电视局、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


   七、做强冰雪配套设施及产业支撑


   (十六)做强冰雪现代服务业支撑


   培育冰雪主题品牌节庆赛事活动,打造冰雪主题高端论坛会展高地。紧密结合我省冰雪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冰雪主题品牌节庆和大型赛事活动平台,配套举办冰雪相关主题论坛、展览展示、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等活动,推介全省冰雪产业项目和产品。建设辽宁冰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大数据中心,建立冰雪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冰雪业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加强无人机产品在冰雪旅游领域应用。积极培育冰雪特色示范店、示范街区、特色美食、精品住宿,做好冰雪产业配套服务。


   (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府外办)


   (十七)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


    完善航空运输服务网络,增强沈阳、大连机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桓仁机场前期工作,加密应季冰雪旅游重点客源地航线航班,增加境外航线航班。推进铁路互联互通,加快沈白高铁建设,开展沈辽鞍、沈铁、沈本、沈抚等城际铁路前期研究,推进沈阳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动沈阳地铁9号线向沈抚示范区延伸。推动京哈高速绥中至盘锦段改扩建、本桓(宽)、凌绥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建立可支撑冰雪经济高效运行的智慧交通系统,加快停车场数字化改造升级,建立智慧停车平台、汽车房车共享租赁平台。


   (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


   (十八)共建绿色生态冰雪旅游地


    优化区域生态空间,在辽河、浑河、太子河两岸和高铁、高速等重要通道沿途重点区域,有效扩充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空间,实现区域生态一体化、城乡绿化一体化。践行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新建冰雪运动场馆全部满足绿色建筑标准,推动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室外滑雪场地在综合考虑山高路滑、温低坡陡、超长续航等车辆使用环境,以安全为前提,最大限度应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减少碳排放。依托旅游集散中心、高速服务区、铁路站点、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责任单位:省林业和草原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十九)完善全域旅游服务设施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推进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旅游公路服务区建设,健全国省干线公路、通景公路沿线加油站、公路养护站、观景台、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优化景区旅游线路游览标识和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建设,将日韩英等语言全面导入标识体系。加快推进沈阳、抚顺、丹东、本溪、大连等重点冰雪旅游景区“零换乘”综合枢纽中心建设。


   (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二十)构建安全应急服务体系


    完善安全监管制度。体育部门定期对冰雪场地救护设施及安全管理制度等进行检查,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冰雪场地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建立全省冰雪体育运动安全应急响应平台和快速救援机制,完善医疗应急救援和疫情防控体系,制定冰雪场地安全应急预案,完善急救设施设备,健全救护人员、冰雪专业人员资质及安全保障制度,建立专业救援节点网络跨区域救援机制和户外运动探险救援救助机制。强化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加强交通、消防、特种设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健全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制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引导保险公司根据冰雪运动特点开发冰雪场地责任保险、滑雪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冰雪场地设施财产保险等产品,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购买与运动伤害有关的保险产品。


   (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市场监管局、省应急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气象局、省地震局、辽宁银保监局,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八、保障措施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改革组成的协调工作机制,负责协调研究解决发展冰雪经济中的重点事项。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加快发展冰雪经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研究制定各自领域加快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各地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督导检查,严格绩效评估,支持本地冰雪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做好相关配套建设的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二十二)加大财政金融扶持


    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产业园区和装备研发制造项目、训练比赛、人才培育和引进、成绩奖励等方面择优给予支持;积极申领国家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并配套相应资金,扶持冰雪企业改造升级;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冰雪重大项目建设和赛事文化活动。每年力争安排不少于2亿元的冰雪产业发展支持资金;需市(地)、县(市)兑现的扶持政策,所需资金由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运用相关政策安排落实。符合本政策措施的项目,同时符合我省其他扶持政策规定,按照从高不重复的原则予以支持,另有规定的除外。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体育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银保监局,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二十三)落实税费支持政策


    冰雪产业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社会资本参与政策允许的国有冰雪产业企业重组改革,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对于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冰雪领域重点实验室或冰雪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符合条件的纳入现行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支持范围;对提供冰雪运动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冰雪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税务局)


    (二十四)强化土地保障


    依法依规将冰雪产业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对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冰雪项目用地,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创新冰雪产业项目用地方式,按国家有关规定,鼓励采取长期租赁、租让结合和弹性年期出让土地,合理确定开发强度。积极保障冰雪产业发展用地空间,引导冰雪产业用地控制规模、科学选址,并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合理安排,加快解决现有滑雪场土地、林地、环评等历史遗留问题,保障滑雪场平稳健康经营。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土地建设的冰雪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对复垦利用垃圾场、废弃矿山等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建设的冰雪项目,各地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支持政策,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政府收回和征收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用于冰雪旅游项目建设的,可合并开展确定复垦投资主体和土地供应工作,并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进行。鼓励基层冰雪场地设施共建共享,利用城市公园或闲置厂房、场地,建设适合冬季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场地(馆)设施。利用现有山川水面建设冰雪场地设施,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按原地类管理,涉及土地征收的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因项目建设有特殊要求,选址在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的重大冰雪场地设施,可按单独选址项目安排用地。经冰雪产业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同意,土地出让金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分期缴纳,首付按不低于出让价款的50%缴纳,余款1年内缴清,在全额缴纳土地出让金后,视项目投资规模安排扶持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配套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二十五)推进项目建设


    统筹地域、资源、环境、产业等特色优势,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动冰雪经济发展。按照“开工建设一批、前期推进一批、谋划储备一批”要求,强化部门与地方协调联动、同频共振,建立全省冰雪产业重点项目清单,依托省重大项目管理平台,按月对清单项目进行调度。通过政府引导、产业联动、要素保障、项目带动,发挥各市区位资源优势,提质改造存量资源,增强服务配套能力,切实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入战略投资,高标准谋划建设增量项目。对全省冰雪经济具有较强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且年度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优先考虑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营商局(省大数据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二十六)做好宣传推介


    推动宣传扩面升温。借助后冬奥时代全民冰雪热情,利用2027年全国冬运会和冰雪单项赛事有利时机,借助各类宣传媒体平台,加大冰雪旅游、冰雪文化、运动竞技、赛事活动、温泉康养等宣传推广。加强冰雪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制作冰雪风光宣传片,举办国内外宣传推介活动,集中展示辽宁秀美的冰雪资源风貌和关东民俗文化。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各冰雪运动强国、国内冰雪强省(市)交流与合作。


   (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政府外办、省广播电视局,各市政府、省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66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403号-1 辽公网安备 21112302000068

联系电话:0427-2889605

foot_img_02.png